返回

人才测评

首页

态度测评用于动机分析

发布时间:2013-07-15 10:37:09

点击数:74171 次

上世纪后期,态度研究风行西方心理学界,随之相伴的是态度测评的广泛应用。态度测评就是典型的自陈式测评。如同智商测评在顶峰时期被当作解决一切人才评价问题的灵丹妙药,随着态度研究呈现滥觞状态,态度测评在一定程度上也戴上了这样的光环。好像绝大部分心理因素都可以通过“重要不重要”,“同意不同意”的答案进行判断。在这样的潮流推动下,自陈式测评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应用者采用,作为主导的动机测评方法,而TAT的应用空间则不断地受到挤压。

麦克里兰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。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从来不以个人的喜好决定对错取舍,同时积极支持一切探索未知的努力。他对其它尝试测量社会动机的方法,总是持非常开放的态度。对待自陈式测评也是如此。他在自己的研究中,除了使用TAT方法,也尝试引入自陈式测评,希望能找到更好的工具。文献显示,麦克里兰使用比较多的是一种叫爱德华兹个人选择量表(Edwards Personal Preference Scale)的工具。

虽然自陈式测评表现出种种技术方面的突出优点,要认可它是一种有效的动机测评方法,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必须回答: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得到的结果,真的与动机活动有关系吗?它真的能够测量动机吗?在这一关键点上,自陈式测评的拥护者们,从来就没有得到麦克里兰的认可。因为他们从来就拿不出过硬的研究数据,说明他们的坚持是有科学依据的。而他们所能做的,就是不厌其烦地强调自陈式方法具有高信度,攻击TAT方法达不到信度指标的要求。这种态度目前仍然在心理测评界泛滥。好像信度指标是衡量测评工具的一票否决的天条,只要是信度不达标的工具,都与垃圾无异。

饱受心理学同行用信度进行攻击,而且TAT方法确实在信度方面有缺陷,麦克里兰不得不花很大的心思来捍卫TAT方法的地位。但是麦克里兰是一位具有崇高学术道德水准的科学家,他绝对不会采用全盘否定攻击对手的策略。通常是在认可对手贡献的前提下,坚持自己的立场。相比一棍子把对方打倒的方法,要这样做,就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。不过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受大家尊重的学术大师的一个原因吧。在他最后一本关于动机的学术著作《人类动机(Human Motivation),1985》中,就有专门的章节分析TAT和自陈式测评的特点和适用领域。其中所费的周折令我赞叹。

简单的说,麦克里兰在大量研究数据的基础上,认为TAT适合测量动机,而自陈式测评主要是测量人的价值观。由于适用对象的区别,TAT的测量结果对预测长期的成功更有效,而自陈式测评适用于预测短期成功。从终极的效度指标看,TAT在预测与动机相关的行为结果方面,表现出明显的优势。另外,他还强调,由于TAT方法的特点,有些通用的信度指标并不适用(例如重测信度(test-retest reliability))。

尽管有很高的学术涵养,自陈式测评的拥护者们利用TAT方法在信度方面的缺陷,不间断地发起攻击,还是令麦克里兰感到不胜其烦。因此,只要看到一点希望,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欢呼:“迎头痛击的时候到了(It is the time to head on)。”我就多次目睹过这样的情况。不过,就像生气吵架的时候,人们常常容易忘掉最根本的分歧所在,转而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与对手纠缠不休。我感觉到麦克里兰与自陈式测评拥护者们的争论,也踏上了舍本求末的歧途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?这个系列的文章一开始,就说明动机是属于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心理因素。人们通常是无法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层面的心理活动。所以,采用直截了当的提问,是无法了解人的内心世界活动的。佛洛伊德的伟大之处,就在于他颠覆了“心理即意识”的传统,使得对人类心理活动的探究,进入潜意识和无意识的层面。而研究者们为了绕开意识障碍的干扰,寻求进入内心世界一探究竟,才形成了对梦的分析,对白日梦中的遐想内容进行分析,等等一系列开创性的技术手段。

反观自陈式测评,所提的问题和可选择的答案,主要反映了人们在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,是思考的结果。用自陈式方法测量动机,实际上是回到“心理即意识”的老路上,而且是一条已经证明走不通的老路。因此从本质上说,这类测评得到的结果,是无法反映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,自然也无法反映个人的动机特点。说麦克里兰忘了根本,是因为他花费大量的精力,与对手们争论信度问题,纠结于长期成功还短期成功的问题上。其实只要说明自陈式测评只能用于分析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,无法进入内心世界,探究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,自然就得出这种方法不适合测量动机的结论。既然自陈式测评无法测量动机,那么对信度的争论就失去了所有的意义。当然说麦克里兰踏上歧途的判断,只是我自己的分析结果。也许他有其它的考虑。因为如果说对手的方法完全无效,那么在自陈式测评几乎一统天下的情况下,TAT方法的生存空间将会变得更加狭小。所以麦克里兰花费精力为两类方法确定各自的地位,让争论持续下去,这也许是大师的生存发展策略。

不管怎么说,自陈式测评的结果是意识层面心理活动的反映,与动机的关系不大。因此,它的测评结果应该不能预测受动机驱动的行为结果。打个比方吧,一只具有高精度的温度计,可以非常准确稳定地测量温度。但是不管怎么说,它的测量结果是温度,而不是高度。因此要测高度时,无论如何不能使用温度计,不管它的精度有多高,稳定性有多好。一个发烧40度的人身高可以不到一米,而身高两米的人则是37度,所以两者之间毫无关系。反过来,如果用肉眼目测,对高度的判断会很不稳定,时高时低,也会因人而异。但是测得的结果毕竟是高度。所以就测高度来说,目测的方法怎么也比使用温度计强,因为后者百分之百不是干这个用的。TAT和自陈式测评在动机测量方面的争论,其实也就是目测与温度计在测量高度方面的差别。

上面的讨论还只是从理论层面的分析,属于理论假设。但是要得到科学的结论,只讲道理是不够,必须要有研究数据作支持。这里,1997年我亲身经历的麦克里兰与目标设定理论(Goal-Setting Theory)创立人之一洛克(Ed Locke)之间的一次学术互动是一个很好的例证。目标设定理论在管理科学中仍然非常流行。基本观点是强调有意识地设立工作目标对工作业绩具有促进作用。有目标的个人比没有目标的个人要表现出色。设立挑战性目标的个人比没有挑战性目标的个人要表现出色。

更多相关

80后、90后就业面面观 比尔·盖茨的10大优秀员工准则 素质测评:企业的朱砂痣还是蚊子血? 性格测试到底靠不靠谱 人才战略的五星模型

返回顶部

首页 - 登陆 - 注册